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(記者王鵬、施雨岑)國家文物局13日在京召開“考古中國”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,聚焦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發現,通報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、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和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3項考古最新進展。
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出土的部分陶器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(國家文物局供圖)
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早期稻田遺存及相關依據(拼版照片)。新華社發(國家文物局供圖)
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水稻田遺跡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(國家文物局供圖)
據介紹,皇朝墩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聚落遺址,年代距今約9300—8000年,發現有臺地、環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遺跡,揭示了上山文化至跨湖橋文化時期的稻作農業聚落,是長江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生動縮影。
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及發掘區全景(無人機照片,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(國家文物局供圖)
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出土的玉璜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(國家文物局供圖)
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出土的陶罐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(國家文物局供圖)
草堰港遺址年代距今約7200—6900年,為江淮東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遺址,特殊的低海拔濕地飽水埋藏環境使得大量有機質遺物得以完好保留,發現有陶、骨、石、木、玉、蚌等各類遺物2800余件,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,填補了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空白。
9月11日拍攝的八里橋遺址發掘現場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
9月11日,考古人員在八里橋遺址觀察土樣。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
八里橋遺址出土的陶器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發(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)
此外,八里橋遺址是豫南地區已發現規模最大、等級最高的二里頭文化聚落,探明有多條溝類遺跡將遺址南部劃分為5個區域,發現有大型夯土基址、祭祀坑等重要遺跡,出土有陶器、玉器、綠松石器等遺物,為探索夏文化地方城邑聚落形態、社會結構提供了新線索,是夏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hiddenladdercollective.com/showinfo-33-334010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